吕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60书屋www.360shu.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么事都想做,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精力管理就是要学着做减法,把关键的20%的事情做好,这20%的事情足以带动剩余的80%的事情,完全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自律是伪命题

1

2017年,我在一家知名的微信公众号公司实习。当时,公司新开设了一个公众号,需要每天更新,365天不间断,我非常痛苦。

有一次,公司组织团建,大家都在讨论吃什么,去哪儿玩,但我抱着电脑,一刻都不离手。同事看我一个人抱着电脑码字,便走过来问我说:“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放松,你怎么也不休息一下?”

我正忙于准备当天的推送文章,匆忙回了一句:“没事,你们玩,我一会儿就弄好。”

那次团建,同事们蹦迪,而我抱着电脑在酒吧写了一晚上稿子。令人欣慰的是,那天写的稿子数据不错,而那个公众号也在3个月内拥有了很多篇阅读量达到“100万+”的文章。那个月我拿了公司最高的奖金,同事们都夸我自律,即使去团建也坚持写文章,发推送。

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其实不是自律,也不是我有很强烈的表达欲,而是我很享受文章推送出去之后,读者转发、点赞、评论,以及看着后台“涌”出来的留言、阅读量的飙升和读者的夸赞等给我带来的成就感。

我很喜欢看读者给我的评价。正是因为在坚持每天更新的路上不断被认同,我才积极地写文章,我只是看起来很“自律”。

我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自律。

2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很胖,后来拼命减肥,终于拥有了八块腹肌。瘦下来以后,他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健身照。即使出差,也会带上臂力器,在酒店锻炼。

最初,我也感到惊讶:他是怎样在短短几个月内瘦下来几十斤的?减肥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难道就是因为他自律吗?

作为损友,我当然要成为他减肥路上的“拦路虎”。但我每次约他出来聚会,他都会拒绝我。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把他约出来吃火锅。

我一坐下,就边点菜边说:“鸭肠来一份吗?毛肚多点一份吧?虾滑也不错!我再点一份猪脑吧?”结果,他全程都在吃火锅店免费赠送的蔬菜沙拉,筷子连一点油都没沾。

我问他:“最近受什么刺激了?”

他回我:“你才受什么刺激了吧。”

我又问他:“那你怎么对自己这么狠?不仅减了肥,还练出了八块腹肌。”

他回答得轻巧:“突然就想减肥了,没想到健身还能上瘾。”

我夹起一块肥牛往嘴里送,烫得连话都快说不清楚了,道:“那我……烫……烫……怎么没健身上瘾呢?”

这时候,他拿出手机,打开朋友圈,给我看了他的一条朋友圈动态,我才知道他坚持健身的真正原因。

原来,他有一次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健身照,配的文字是“喜欢健身的‘胖友’回复1”,结果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几十个“1”的回复。他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多的回复。后来他继续在朋友圈发健身照,就连他喜欢了很久的“女神”都会经常给他点赞。我终于知道他一直坚持健身的动力是从哪儿来的了。

在别人面前,他是自律的,但只有我知道,他只是在健身的路上尝到了甜头,所以才愿意一直坚持下去。

3

我曾经很懒,真的很不想努力,用当时流行的话讲就是想“抱富婆大腿”。

但我不会再纠结于如何让自己自律,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在知乎、百度、微博等App上搜索“如何变得自律”。

因为我发现,自律是一个伪命题。当我思考如何变得自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痛苦,因为我要按照很多成功学的套路逼自己早睡早起,逼自己做某些事情,必须选择接受大众所熟知的方法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很自律。

其实,越是这样,越不会追寻到实际的问题,越不会思考自己想要变得自律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里能很快地得到反馈。打怪升级,更新装备,获得好看的皮肤,等等,这些都是游戏的奖励。

为什么人们喜欢化妆,愿意花时间打扮自己?因为把自己变得好看,可以让心情愉悦,可以有回头率,可以更自信。

为什么我喜欢写文章、出版图书?因为通过写文章和写书,我得到了很多读者粉丝的喜爱和支持,我从大家的正反馈中明白了“我还可以”“我够专业”“我对他们有用”。

正是因为有这些奖励,我们才愿意努力。自律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很多人也会误把勤奋和努力当成自律,“鸡汤”[1]文章里甚至常说,自律才自由。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解释了自律的含义。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不等于被逼迫。

如果一个人拼得满头大汗,却仍然强迫自己去完成某件事,那么结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

所以,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做某件事的成就感而变得自律。有成就感才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