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60书屋www.360shu.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若好得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得肆无忌惮。

克制自己否定别人的欲望

1

大年三十那天,我收到了分公司的新员工小李的一条拜年微信消息,在众多群发的拜年祝福中,小李的祝福脱颖而出。那条消息很长,写得比我编了半小时才发给大老板的新年祝福还要用心。

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吕老师,2019年,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跳槽到咱们公司,谢谢您对我的每一次肯定和鼓励。因为您的肯定,我知道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它不只是一份用来糊口的工作。”

肯定?鼓励?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在心中疯狂打问号。

在我的印象中,我只在分公司刚创立的时候去那里工作过半个多月,小李也不是核心员工,除了每星期的例行谈话,我好像与她没有太多交集。

我把在分公司工作的片段仔细回想了三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到底什么时候夸赞过小李,最后不得不向好奇心屈服,委婉地向小李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万万没想到,原来真的是例行谈话时我随口的夸奖让小李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当时,分公司的整个工作方向出现了偏差,我紧急空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每个员工谈话,记录他们的优点、缺点,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大多数人都在抱怨工作重点出现了偏差,耽误了宝贵时间,只有小李一个人心态非常乐观,还提出了几点关于短视频创作的建议。

“吕老师,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您就站在办公区的中间位置,跟大家笑着说要向我学习,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上暂时的挫折,少抱怨,多做事。我是个很敏感脆弱的人,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经常会忍不住哭鼻子。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也是因为老板动不动就打击我,让我觉得工作特别没意思。您是第一个在同事面前夸奖我的领导,我真的特别感动,在心里悄悄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

“后来您还夸过我视频脚本的细节写得好呢。最后一次例行谈话时,您让我好好加油。”

2

望着小李发来的文字,我瘫坐在沙发上,想起了7年前发生的那件事。

其实以前我不仅不会鼓励别人,甚至还经常否定自己。

父母把他们小时候受到的打压和否定都施加在了我身上,当我考了95分的时候,他们苛责我:“那丢掉的5分是怎么回事?!”当我考到98分的时候,他们也不肯定我的进步,反而问我:“邻居家的孩子怎么就能考到100分?”

于是,“否定”是他们教会我的一堂课。否定我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策略、训练,只要明白并抓住幼小且精神力量孱弱的我离开他们无法存活这一事实,他们就可以向我输出他们的价值观,让我也成为一个习惯否定别人的人。

直到高三那年,我离开家去参加艺考机构的培训,遇到了一位形体老师。她刚刚做了妈妈,为了照顾孩子,从航空公司辞职来培训机构当老师。

每天上课的时候,我都能从她的口中听到不会重复的称赞。

“你的五官长得很端正,特别是眼睛,你直视别人的时候,给人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这是你的优势。”

“你的体重控制得很好,很有自制力,继续保持。”

“你今天状态很不错,加油!”

“虽然你在动作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离艺考还有一段时间,我觉得你是个聪明又刻苦的学生,肯定没问题的,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

……

两个月后,当我回家在机场看到我妈时,我脱口而出道:“妈,你今天这身衣服真好看,显得你特别有气色。”我妈当即一愣,接着面露尴尬地说:“都快50岁的人了,哪里还好看!”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好看还不让说了啊,你哪里快50岁了,明明还很年轻。”我继续笑着打趣。

就这样,在“爸,你今天做的饭真好吃”“妈,你每天给我准备消夜,辛苦了”的感谢中,家里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

现在,我和爸妈视频聊天,经常听到的话是:“儿子,你真厉害,但也别太辛苦,爸妈最希望你身体健康。”

3

当我感受到肯定别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时,我才明白:否定别人也是一种“病”。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又蠢又苦的“病”,名字叫“时刻否定别人”。这种“病”不仅会惹怒别人,也会使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形成否定别人的坏习惯,意味着我们把他人看得太过重要,不敢面对他人的长处。长此以往,不仅无益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让自己陷入自卑的情绪中。

别再做一个时刻准备反驳别人的“杠精”了。

克制自己否定别人的欲望,在肯定别人的过程中你能同样享受被肯定的美好。

思维落地:请多做肯定表达

首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有人喜欢被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

你会发现身边的牛人都很少否定别人,或者否定别人之前会说:“嗯,你说的这点确实有道理,我从不同角度再补充几点。”这样的否定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下次你如果想否定别人,不妨先从肯定开始,哪怕只是客套。

想要显得真诚,就少用普通的形容词,多积累一些有力量的表达。比如你夸人长得帅,不一定要直白地说“你真帅”,你可以说:“你简直就是翻版吴彦祖。”